社區產業 > 蔡榮興雕刻

蔡榮興   木雕巧藝印刻生活   黃麗鳳報導 
 

老傳藝新創意-蘭陽築夢家系列報導:「木雕巧藝印刻生活」


 

「喀喀、喀喀喀喀…」

宜蘭舊城(北門市集)裡,木雕工匠替換刀具雕鏤木頭,一刀、一刻,發送出懷舊的鑿刻聲。…

握著雕刻刀的蔡榮興,埋首工作檯,聚精會神地往檜木上雕鏤,去蕪存菁,鑿刻出昔日農業社會重要生活器物,也是經濟能力表徵的「八腳床」。「雕刻喀喀…」「衣掛勾是活動的,櫥門、棉被櫃都可開啟,周邊刻花,是大戶人家規格。」

位在熱鬧市集裡的雕刻行,是木雕師傅蔡榮興的出生地、從小成長的地方,父親在他出生前創業開設,至今超過一甲子。
 

蔡榮興的父親「火土師」是薪傳獎知名木刻匠師,木雕技藝聞名北台灣,無論神像、神轎、廟宇雕刻,或是傀儡戲偶頭部雕刻、常民生活器物的「八腳床」、食品用的粿印糕印,樣樣精通。「全台木雕師父中,我父親作品的廣度全台第一。」以父親「火土師」為榮!蔡榮興很佩服腳部殘障、不良於行的父親奮鬥不懈,克服肢體障礙,拜師學習木雕,並以過人的工藝,養育9名子女。「我父親非常聰慧,神像、寺廟、傢俱、粿印、糕印,別人不會的,他也有做,全靠木雕手藝,養育9名子女。」
 

在家傳的木雕工作坊裡長大,蔡榮興很小就觀察到,木雕工藝不僅滋潤父親的生命,更為全家十幾口人的生計提供養分。國小畢業後,他選擇跟隨父親學習木雕,從最根本、如何拿刀的基礎工法開始。「我國小開始學,父親原叫我學做生意,我學不住,就回來,做了雕刻。」「那時,我父親給我的遠景是,你看,我都7、80歲了,還在做!」

木雕學徒第一課,先學習耐久坐,並要能忍受木屑灰、木頭鑿鋸時的噪音和雕刻刀揮到皮肉的疼痛;刻錯了就重來,反覆不斷,一步一步扎根基本功。「敲到手、刻到手,常有的事,我的手全是傷。」
 

而如何挑選好木材、淨木整理、白描圖案、刻製粗胚、細胚、修飾、上漆保護木頭,技巧變化多端的圓雕、透雕、鏤雕、浮雕、連續雕…,這些繁複工序,蔡榮興逐步熟習。

傳統工藝竅門的「看學做」「做中學」和技藝精髓的「頂真」精神,在無聲中薪傳。「不懂的手藝問他,他都教,慢慢接觸又接案,在工作中,完成作品,增進手藝。」
 

承襲家業的蔡榮興,最後選擇主攻八腳床、糕印等生活工藝,曾協助父親完成宜蘭慶和廟、西關廟、城隍廟等廟桌雕花,繁麗的紋飾圖案和精緻手工,馳名北台灣。「花鳥人物從歷史故事發想,例如,岳飛盡忠報國,但要尊重典故意涵,例如有鳥就有花、雙鳳朝牡丹…」「花鳥、龍鳳、24孝都可以,心裡想到就刻上,但要合意思。」

長期關注傳統工藝的宜蘭市鄂王里長林銘信推崇,蔡榮興擅長雕刻粿印和糕印,「富貴吉祥」等趨吉避邪圖案古色古香,散發文化意涵;敲鑿雕刻間,圓滿了人們對「福祿財子夀喜」的人生想望。「(林銘信)技藝值得肯定,粿印他最擅長。」
 

只要指定完製糕餅的重量,蔡榮興便能設計出深度厚度恰如其分、稱手好拿的木刻花雕印模,從鑰匙圈大小,到3兩、半斤、一台斤,各種尺寸都有;不僅用於傳統糕餅業,懷舊風格更吸引日本和各地買家典藏。「粿印糕印都是鳥心石木,壽桃、龜、魚蝦、豹、獅,各種印模圖樣都有。」
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蔡榮興堅持不論作品大小,都是全手工,為此設計了各式工具。「雕刻刀近百種,有的向內彎、有的外彎、也有三角形,有時請人專造,比較順手。」
 

雕刻是一件工序繁複,又需要巧勁的傳統工藝,雖然費工,但精湛的木雕作品,常為平常巷弄創造驚奇。「(女遊客)我發現,全是手工做的,完全手工的作品就是不同。」

曾經繁華的台灣木雕工藝,近30年來,因為工資偏高、市場形態改變,成本競爭下,多數改從大陸進口,工藝舞台日漸凋零。「大陸木料工資只要台灣的一半,低價搶市。」「廟宇的花堵都被水泥模型取代,木雕先由台灣師父打圖,大陸做好運來台灣接片安裝,裝不好,才請台灣師父。」
 

蔡榮興回憶,木雕景氣最好時,單日工資是一般行業的二倍以上,如果是神像雕刻,雕一尊佛像,可以休息一整年;但是現在,有時候一整個月還賺不到一萬元,工資微薄到連自己都養不活。「現在後悔了,工夫學到了,但社會不能接納(沒有市場),我無法生活。」「只能一天過一天,對我打擊很大,從很高的位置掉下來。」

為了適應社會變遷,具有開創性格的蔡榮興努力調整步伐,從生活中找尋創作意念,全手工木雕百家姓、手機保護盒和觀賞用的縮小版八腳床,手感素直趣味,獲得文建會文創商品優等獎。「(林銘信)與他這幾年的合作經驗是,他的腳步調整地很快,一看就會活用起來,例如,雕製手機架、保護盒…。」「(蔡榮興)我們這一代要走自己創作的路,否則,無法生存。」「腦袋想到就做,參考傳統,自己創新求變化。」
 

浸淫木雕半世紀,雕刻不只是工作,也是生命。已經放不下雕刻刀的蔡榮興,這幾年協助家鄉宜蘭市鄂王社區木雕公共藝術,在公共空間裡展現精湛工藝。「(林銘信)2009社區與藝術家邂逅,宜蘭慶和橋下,大型木雕作品呈現40、50年代社區居民生活,迴響很大。」

他以二個月時間,完成長6公尺、高3公尺的巨幅(檜木)壁畫,重現60年前宜蘭城古地圖,雕工絕技讓歷史故事躍上城牆,永久典藏。
 

「西鄉情藝北管樂開場」,此外,也應社區邀請,利用漂流木刻製120公分乘150公分的全台最大粿印,成功為社區活動營造話題。

「北管樂」,走過木雕的興衰榮哀,蔡榮興沒有傳授徒弟、二個兒子也沒有繼承衣缽,雕工技藝瀕臨失傳。

「這個年齡,學了工夫,英雄無用武之地。這個技藝後來會沒有。」「無法生存了,做到我們這一代就沒有了,孩子也沒有學,日後是大陸師父來。」
 

工藝香火沒有傳承,蔡榮興把自己留在崗位上,憑藉著一把刀,鮮活創作,「活到老,雕到老」;印刻生活工藝原味的同時,也為今日刻劃趣味與感動。(t)「現在是做趣味的,有縮小版的神轎、八腳床、小孫女最愛的海綿寶寶,為了做這個,我特別看卡通,也有送給媳婦的木雕高根鞋,全台找不到第2雙。」「一邊想一邊做,最近做冰淇淋車、玉米車。沒有工作做,就做些東西給孩子玩,自己也欣賞還有能力做出作品。」




 


回上一頁

地址:宜蘭市舊城西路66號 / 宜蘭市西門路65巷22號 電話: 03-9314488 Email :awc0900@yahoo.com.tw

宜蘭網頁設計 : 彩虹軒設計整合行銷